全口种植牙的All-on-4技术
在种植技术的推动下,全口种植牙也逐步成熟,逐渐形成了几类治疗方案,其中现在最流行的技术就是全球最大的种植体生产商Nobel biocare推动的ALL-ON-4治疗理念。
全口种植牙的火热绕不开All-on-4的发明,这项技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了,用少量的(严格来说是4颗)种植体,就可以支撑上颌或者下颌的12颗牙,这对于无牙患者来说已经足够行使功能,会极大改善咀嚼效能。
公认的All-on-4的发明人是Paulo Maló教授,西班牙人,国内一般翻译作马泷教授,国内也有跟马泷教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马泷口腔诊所。
马泷教授的维基百科: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上面的图片,All-on-4的右上角有注册商标的标示,因为All-on-4技术的注册和推广是瑞典的Nobel biocare公司一手经营的,这个概念的火爆也是非常典型的商业案例,可惜我只是个口腔医生也不能在商业规律特别深入的解读。我们需要知道这么几点:
1)Nobel biocare公司与现代种植牙之父Branemark教授生产了第一颗商用的种植体
2)在法律上只有Nobel biocare公司才能使用All-on-4这样的说法,就算您用了同样的种植修复理念,但凡不是使用nobel种植体,都不能对外称作All-on-4,因为人家注册了,并不是只有nobel种植体有特别独特的设计才让它能进行All-on-4治疗修复。但是你就是不能这么叫,谁让我家一手推火了这个概念呢?
所以即便瑞士的Straumann种植系统(也称ITI)即便占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份额,也只能被迫把他们家类似的治疗理念称为Pro-arch。
3)市面上all-on-X系列的种植理念很多,但是也只有All-on-4理念经过了比较科学的验证,更多的则是医生的经验和患者实际的解剖条件,因为患者的解剖条件各异,所以也有在我们科班的种植医生看来并不能算最合理的治疗设计(主要就是种植体的颗数和分布)。
说了这么多All-on-4,那这种方案到底是什么呢?
All-on-4是使用两颗垂直向种植体和两颗倾斜种植体共同承担一体牙弓式(针对于使用种植体搭桥的分段方案来说的)的修复设计方案,通常会在手术后就用种植体直接连接临时义齿(也叫上部修复结构)并行使咀嚼功能。
很难理解是吧?
简单说,就是种植牙不像自己的牙根一样直来直去了,医生像钉马蹄铁一样只用四颗钉子就固定了12颗连在一起的牙齿。让四颗种植体在刚性连接下,共同行使功能,并不能左右分开。
处于后牙区的倾斜种植体,在力学上可以承担小的悬臂梁带来的应力。并不会在长期的咀嚼压力下断掉或者加速种植体周边的应力性骨吸收。
倾斜种植体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躲避上颌的上颌窦和下颌的颏孔和下牙槽神经这三个重要的解剖结构
上颌后牙长的倾斜种植体躲避上颌窦上颌后牙长的倾斜种植体躲避上颌窦
下颌后倾斜种植体牙躲避颏孔和下牙槽神经
所以,All-on-4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条件下应用的一种非常棒的方案,能被全世界的种植医生们追捧的原因是:
1)不用植骨——可以进行即刻修复,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植入的骨成活,愈合周期短。
2)手术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也只是相对而言)——患者受苦少,术后感觉好一些,但是由于通常需要截骨,所以离舒适还有一些距离。
3)可以进行即刻修复,前几年我朋友圈里面隔三岔五就有个小视频让患者戴上牙以后就啃苹果,震撼十足。(刚做完手术还没开始肿呢哈哈哈哈哈)
4)由于使用种植体少一些,价格能被更多人接受,特别是使用某些韩国、以色列、意大利、国产种植体,成本降低许多,老人家受苦一辈子了,老了享受一下是患者自己和孝顺孩子都能接受和消费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