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牙齿
从预防蛀牙开始
宝宝在 6 个月 ~ 1 周岁时会萌出第一颗乳牙,随后的 2 年时间里,20 颗乳牙会依次萌出。从第一个牙齿长出之后,就应该给宝宝刷牙,并且要帮助宝宝逐渐减少甚至戒除「奶睡」的习惯,尽量避免宝宝长龋齿。
很多爸妈可能觉得乳牙很快会换成恒牙,蛀牙也没关系。实际上,蛀牙疼起来也要命。还有就是长期含奶嘴的问题,小朋友唇舌肌肉习惯后续不调整,很容易形成吐舌吞咽习惯,会导致龅牙,甚至影响到颌骨的发育。
所以,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循序渐进地训练小宝宝。安全前提下,在宝宝出生开始让他「分阶段」学会使用「大人们」喝水、进食的方式。
03
孩子上四五六年级
是牙齿正畸好时机
得益于现代家长们的口腔健康观念的提升,现在,带着牙套整牙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啦。
要知道,矫正牙齿的目的不仅仅是牙齿更整齐美观,牙齿整齐之后牙齿之间的卫生死角更少、更容易刷干净,蛀牙、牙龈炎等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正畸治疗还可以让上下牙列间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四五年级的小朋友,乳牙几乎全部换成了恒牙,并处在颌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正是矫正牙齿的好时机。
04
成年人的牙齿
重在日常清洁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们发现:能够每天使用牙线的人(35~44 岁)只有 2%,可从来没用过牙线的人占到了 94.8%!
对于成年人来说,口腔清洁是预防绝大多数口腔疾病最重要的一环,重中之重就是刷牙和使用牙线。毕竟,当牙齿上出现小黑点,一支口红钱可能就要没了。
有一说一,牙线也太不被重视了,甚至有些人还带着恐慌的心理——用牙线会把原来紧紧挨着的牙齿生生挤出来缝隙,而且缝隙会越来越大?这可真是杞人忧天了,事实上,正确使用牙线只会让我们的牙龈更加健康。
05
老年人的牙齿
保一颗算一颗
首先,「老掉牙」不是老年人的必经之路。老年人显然可以、也应该拥有一口好牙齿。
不过现实中,根面龋、牙周炎依然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口腔疾病。因为这个,牙齿不得不「被拔除」或索性「自己掉了」。
因此,对于 60+ 的老年人来说,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很必要,发现蛀牙后必须尽早补牙。还要记得一年一次进行洁牙,这也是预防牙周炎有效措施。老年人的牙齿,能多保留一颗,假牙修复的时候就能多一份选择,同时也可以让活动假牙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