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染
迄今为止,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并非单一病原菌造成的,而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它能引起人体口腔感染、阑尾炎,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等。)起重要作用。感染造成的干槽症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引起血凝块的纤维蛋白溶解。如果是感染造成干槽症,可全身或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可预防及治疗干槽症。
二、
拔牙创口
复杂拔牙,创伤大,时间长,发生干槽症的几率也较高。创伤使骨组织易发生继发感染;创伤使骨壁的血管栓塞,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障碍;创伤产生的组胺影响伤口愈合;创伤骨组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纤维蛋白溶解,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
吸烟
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患干槽症的几率高5倍。拔牙后24小时内,吸烟发生干槽症的比率高达40%,冠周炎患牙较未发生冠周炎的干槽症发生率高。
四、
解剖因素
此学说认为下颌磨牙去有较厚的密质骨,致使该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良。下颌智牙拔除后,骨腔大,血凝块不易附着。下颌牙拔除后,食物及唾液易进入拔牙创而引发感染。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下颌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根据这个观点预防干槽症,可采用牙医缝合时缩小拔牙创口,以及拔牙窝内填放药剂,以此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