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牙周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牙龈炎
致病因素——牙菌斑,
且病变只局限在牙龈,因此,除去病因,消除菌斑,即可得到明显效果。
通常采用洗牙清除牙结石,控制菌斑。
如发生牙龈增生,则需切除部分牙龈,恢复牙龈生理外形。
通过治疗,牙龈炎症消除和牙龈形态恢复后,为保持和巩固疗效,要坚持每天认真刷牙,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周炎
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有时可自发出血。
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
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
而在初期和早期龈炎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
它比牙龈颜色的改变出现得早些,而且也较客观。
故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手段。
此外,还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
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
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
牙龈炎仅仅是龈组织的炎症,出现红肿、点斑消失;
而牙周炎不仅出现牙龈的炎症,还包括整个牙周组织的炎症。
牙龈炎没有骨的破坏,所以X线片上没有骨吸收的情况。
而牙周炎X线片上可见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呈水平型吸收,也可出现近牙根面的牙槽骨吸收,呈垂直或角形骨吸收,这种骨的吸收,临床上表现为骨下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