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牙齿矫正时,正畸患者除了要带牙套外,有的人的牙齿还需要做片切处理。那么你知道“片切”吗?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来为大家简单科普。
什么是“片切”?
片切,正畸临床上又称为:邻面去釉。片切实际上它是一种正畸临床上获得间隙的必要手段,牙齿矫正时,通过“磨掉一点点”牙齿使牙齿变窄,为牙齿矫正腾出足够的间隙,使牙齿矫正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片切相比拔牙矫正而言,其较大的优势是缩短了治疗时间和减少了牙根的吸收风险、对有黑三角的朋友而言还可以增加牙齿的美观度、对于多重扭转的牙齿正确的片切能增加稳定性。
片切时,磨牙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单颗牙控制在0.2-0.5mm之间,这非常考验医生的操作水平。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正畸医院进行牙齿矫正,以保障牙齿矫正的安全与成功。
那么片切疼吗?
片切只是磨掉少量的牙釉质,这里没有神经分布,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痛感,也不用打麻药。
但是,片切时有可能会碰触到牙龈边缘,如有牙龈萎缩者可能不会出血;若该处牙龈红肿,则可能有轻微出血。不过大家无须过于担心,牙龈的自愈能力是很强的。
哪些情况需要做片切?
做牙齿矫正,并不是所有正畸者都需要做片切,一般以下三种情况需要片切:
1、轻度拥挤的牙齿
轻微的牙齿拥挤,又不想拔牙的患者,可以选择片切,为矫正提供必要的空隙。
2、牙冠形态不好
上下颌不一样大,通过片切可以减小相对较大的一颌的牙,从而协调上下颌的关系。
3、牙齿有黑三角
对于某些因为牙齿形态造成的黑三角,可通过适当切修整邻接处,改善牙齿形态,改善黑三角问题。